很難想象,如果沒有這么多茶詩詞,中國茶文化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。歷代文人雅士對茶的詠唱和贊美是中華茶文化傳播的主體力量。這么數(shù)量巨大的茶詩詞,如果把他們歸類,其實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描寫喝茶能得道成仙的占了絕大多數(shù)。典型的如下面三首:
如韋應物《喜園中茶生》,詩云:
潔性不可污,為飲滌塵煩;
此物信靈味,本自出山原;
聊因理郡余,率爾植荒原;
喜隨眾草長,得與幽人言。
如盧仝《七碗茶詩》,詩云:
一碗喉吻潤;
二碗破孤悶;
三碗搜枯腸,唯有文字5千卷;
四碗發(fā)輕汗,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;
五碗肌骨清;
六碗通仙靈;
7碗喝不得也,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;
蓬萊山,在何處,
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
又如皎然和尚《飲茶歌誚崔石使君》,詩云:
一飲滌昏寐,情思爽朗滿天地;
再飲清我神,忽如飛雨灑輕塵;
三飲變得道,何須苦心破煩惱。
這三首詩。是歷代茶詩中得道成仙中的典型的典型。盧仝的詩是喝茶可以得道成仙,皎然的詩是喝茶可以得道成佛(破除煩惱增長智慧),而韋應物的詩是茶本“清寂”的源頭。
即使如蘇軾《詠茶荔枝嘆》張文規(guī)《湖州貢焙新茶》,也僅是表達了作者對茶農(nóng)的憐憫,對政治腐敗的諷刺,這類題詞在唐詩宋詞中有很多,
以上這些詩的格局都還不夠大,要說大境界者還得當推杜甫這首《夜宴左氏莊》,詩云:
林風纖月落,衣露凈琴張;
暗水流花徑,春星代草堂;
檢書燒燭短,煎茗引杯長。
詩罷聞吳詠,扁舟意不忘。
這首詩寫于成都杜甫草堂,當時這是杜甫自己的物業(yè)。在成都草堂居住的一段時光是杜甫一生難得的安寧日子,所以他詩也寫得很溫情,自然流露,文辭平實,并不華麗,也沒有憤怒和不平,但細品起來卻意味雋永。“檢書燒燭短,煎茗引杯長”,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,人在讀書的時候就會覺得時光過得很多,引申開來,其實不光讀書,謀生和工作起來也會覺得時光過得很快,但無論何種處境只要一端起茶杯就會覺得時光悠長,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感覺。林語堂說,只要有一把茶壺,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是快樂的。說的是同樣的意思。有幾個人喝茶時為了成仙得道?而“得閑”恰恰是大多數(shù)中國人喝茶的真實感受,無論街頭的大碗茶,還是文人雅士的高雅茶道,都莫過于此!這兩句詩的境界真正體現(xiàn)了杜甫仁人愛物的情懷,和那首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”一樣,滋潤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。
點擊上圖小程序購書及查閱詳情
書名:《中國茶文化學》
作者:姚國坤編著
《中國茶文化學》內(nèi)容豐厚、理念清晰、資料翔實、章節(jié)完整、框架齊全,是一部茶文化學科的專業(yè)著作。全書以茶的自然科學屬性為起點,從梳理茶之源流開始,尋覓茶文化根脈及發(fā)展歷程,由此進入茶文化的人文學科坐標系統(tǒng),使讀者得以觀察茶文化與生活、風俗、養(yǎng)生之關系,研究茶文化與民生、旅游、藝文之互動融合,剖析茶在哲學、經(jīng)濟、政治、社會中的權(quán)重,前瞻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復興之途,不但為中國茶文化學科建設做了實實在在的鋪墊工作,開辟了新的蹊徑;而且還為茶文化領域提供了概念清晰、持論有據(jù)的基礎理論,最終集結(jié)成當代中國茶文化傳承推廣陣容中一部重要的專業(yè)讀物。
點擊上面小程序購書及查閱詳情
書名:《中華茶美學》
作者:蔡鎮(zhèn)楚劉峰
版次:2022年3月第1版
茶美學,是以美學的視野來審視和研究茶葉科學和茶產(chǎn)業(yè)的一門學科,是中國美學的重要分支學科。茶美學的崛起,是中華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現(xiàn)代茶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和提高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一種必然趨勢,是美學與茶學相互交叉、融合的必然產(chǎn)物,也是中國茶文化研究的一種最高境界。著名茶文化專家蔡鎮(zhèn)楚積多年之功,對中國茶文化進行哲學升華,將茶學與文化學、美學有機結(jié)合,以茶飲茶品、茶園茶香、茶詩茶論、茶聯(lián)茶歌、茶韻茶禮、茶緣茶壽、茶律茶禪為主題,分別從民俗學、工藝學、藝術(shù)鑒賞、文化傳播和茶的審美藝術(shù)載體等角度,對中國茶文化進行全面系統(tǒng)的美學闡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