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凡名山,都離不開奇、秀、俊、峭以及悠久的歷史、深厚的積淀。
武夷也不例外,自古就有“奇秀甲東南”的美譽。而作為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(qū),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(xiàn)存最完整、最典型、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加上豐富的文化資源,武夷山成為我國五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(chǎn)地之一。
武夷的山水自然了得。好山好水出好茶,我去武夷山,更多的是為茶。盡管我不是一位純粹的茶客,但好歹算得上一位好茶者。球迷有真?zhèn),茶客也分層次,癡迷者會為一泡難得的上品欣喜若狂,愿為養(yǎng)一把好壺殫精竭慮。
真正的茶客不僅對茶葉講究,對茶具也不含煳。有茶客告訴我,一把好壺是養(yǎng)出來的。首先要將壺泡在清涼的井水里,說是去其土雜味。再找來洗得十分干凈的砂鍋,將新壺放入,并在壺里鍋里倒入清水,小火煮開。一個小時后,在鍋里放入一些茶葉,煮上半小時,這是定味,這壺以后泡哪種茶,就由此決定了。而后,將茶壺置于陰涼通風處,此后每日喝茶時,便將第一壺好茶湯倒入新壺中,細心撫摸摩挲大半個鐘頭,才又將茶湯倒出。每日早晚至少兩次,反復十幾天,久而久之,就能養(yǎng)出內斂的光色,俗稱“水色”,斯文一點,這個過程叫“蘊亮育光”,大概就像一個人韜光養(yǎng)晦吧。
試想,一把壺,從新壺到茶壺,竟要經(jīng)過這般磨礪,不亞于一個人,從稚嫩青澀到渾然圓通所走過的路。茶道精深,沒有一份心性,是萬萬達不到這種境界的。因而,盡管遍布大街長巷的茶館,也自稱熟稔茶道,但我想大多是不得其萬一。更不用說那些“身兼”麻將館、棋牌室的茶館了,充其量也就告訴你最基本的常識而已。比如泡茶水的溫度,茶葉的分類等等,至于茶道后蘊含的人生意境,又有多少人識得?我自然也是一位偽茶客,但我相信,這世界上的飲品,沒有哪一種能抵得上茶。我虔誠地相信,茶為國飲,在和平之飲、清雅之飲、淡泊之飲中,能去心火、治頑疾,能讓人回歸清靜與安謐。大凡與茶有緣的人,多是禮信之士,這就是茶德;蛟S,國人好飲,在有意無意之間,已走在追求茶德的路途上。而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“禮儀之邦”的盛名,或許也與茶飲有關吧。
福建是我國最重要的產(chǎn)茶區(qū)之一,其中又以溪茶和巖茶為主。溪茶和巖茶都屬烏龍系列。溪茶的主要品種有鐵觀音、色種、黃旦,巖茶有大紅袍、小紅袍、水仙以及時下流行的金駿眉、銀駿眉、正山小種。鐵觀音的主產(chǎn)地在安溪,大紅袍則以武夷山為最。
武夷山不愧為茶鄉(xiāng)。既為山區(qū),平坦的地方便不多。但所到之處,目之所及,能種茶的地方,都是茶畦茶園。時值谷雨后不久,正是采茶的季節(jié),溪邊,溝畔,巖崖,到處是采茶的人群。五顏六色的衣著,點綴在青青的茶園,別是一番風景。仿佛空氣中除了清新,還多了茶的氤氳。
下榻的酒店周邊全是茶莊,這也是武夷山的標志。隨便走進哪一家茶莊,都會受到熱情的邀約。然后隨你意愿,泡上一壺好茶。從近來炒得甚囂塵上的金駿眉、銀駿眉,到各種檔次、級別的大紅袍、鐵觀音,只要你喜歡,不論喝什么、喝多久,主人熱情不減?腿艘粨軗苓M來,又一撥撥離去,主人的熱情依然如同一壺壺熱茶般濃烈。你不做生意沒關系,主人絲毫不會輕慢你,照樣好茶伺候,并且為你一一絮叨武夷茶話。我就是從他那里知道武夷巖茶還分全巖、半巖、平原茶的。上品當然是全巖茶。武夷山四周皆溪壑,與外山不相連接,由三十六峰、九十九巖及九曲溪所組成,自成一體。巖峰聳立,秀拔奇?zhèn),群峰逶迤。茶區(qū)氣候溫和,冬暖夏涼,雨量充沛。山峰巖壑之間,有幽澗流泉,山間常年云霧彌漫,濕度充分。茶園大部分在巖壑幽澗之中,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,日照較短,更無蟲害。優(yōu)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巖韻醇厚的武夷巖茶。在武夷山兩天,盡管白天登山勞累,但晚飯后,依然愿意泡在茶莊里,直至凌晨齒唇留香方回賓館,心滿意足地躺下。品茶,實在是一種很愜意的享受
但我知道,我喜歡的不僅是唇齒留香的感覺,更是品評之外的那種情境。誕生于明末清初,同產(chǎn)于武夷山的中國著名歷史名茶——正山小種,早在17世紀初就遠銷歐洲,并大受歡迎,曾經(jīng)被當時的英格蘭皇家選為皇家紅茶,并因此而誘發(fā)了聞名天下的“下午茶”。
因為中國的一種飲品,而衍生出一種生活時尚,茶的魅力即在于此。
我也喜歡下午茶,不管是綠茶還是紅茶,在裊裊上升的清香、濃香中,在細啜慢飲的儀式里,混沌的大腦,紛紜的頭緒,突然會變得格外清醒和清晰。
當然,幾千年的茶文化,它的內涵已經(jīng)遠遠超乎品茗的初衷,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,甚至上升為一種“道”。自古以來,品茗是講究對象的,在傳統(tǒng)文化里,非志同道合者,不會坐在一起品茗論道。因此便有這樣一說,在一起喝酒的人可以是敵人,在一起可以喝茶的人一定是朋友。不是嗎?只見過酗酒斗毆,誰見過喝茶打架?人們習慣辦事請客吃飯喝酒,卻少有喝茶求人幫忙。酒桌上答應的事可以反悔,因為酒讓人神志不清,說的話可以不算數(shù)。但茶幾上說的話卻往往一言九鼎,因為茶讓人心性透明,每一句話都是深思熟慮后的真言。
聞其香,觀其色,識其味。不同的修養(yǎng),不同的情緒,品茶便有不同的心境。有人品茶,綿里藏針,品出明爭暗斗,爾虞我詐;有人品茶,風聲鶴唳,品出刀光劍影,金戈鐵馬,真正的品者,則虛懷若谷,氣定神閑。這不是道又是什么?
不過,凡人的茶道于佛、道、釋的茶道,還是有距離的。這種距離不是品茶水平的高下,而是悟性的深淺、心性的明暗。佛家喝茶,伴青燈孤影,晨鐘暮鼓,明思見性;道家喝茶,求空谷虛靈,寧靜致遠,脫俗超塵;儒家喝茶,為勵志上進,發(fā)憤圖強,積極進取。三者之間有一點相通,都講究一個“和”字。以平和之心,方能品出茶的醇與厚,而“香”倒在其次了。
我常想,茶是什么?僅僅是一葉或一樹嗎?在武夷山的茶洞,我好像有所悟。據(jù)說,這茶洞,是武夷茶最早的棲所。那一方石碑上,一個大大的朱紅隸書“茶”字,注釋了“茶”中奧秘。都說人非草木,但人在草木中,或說人就是草木,吸天地靈氣,吮日月精華,誠然進入了生命的最高境界。導游在一旁往深處詮釋,“茶”字,上草下木中間為人。身在茶洞,心棲茶中,人能活一百零八歲。他把茶字分解了,上面“草”字頭為“二十”,中間“人”字為“八”,下面“木”為“十”和“八”,便成了“八十”。這一加,還真是一百零八!盡管可以將之理解為文字游戲,但我覺得,祖先造字,還真耐人尋味。
理解了茶,茶道似乎也就迎刃而解了,茶道即人心,在這個世界,人人有一顆洗滌過的心,一顆清新如鏡的心,心空朗朗,天下便和諧太平了。
看來,茶道乃人間大道啊!
(文/劉潤發(fā)) |